在游戏初期,舰船选择直接影响发展效率。护卫舰和驱逐舰是前期核心战力,其中FG300系列护卫舰和雷利亚特级驱逐舰性价比最高。FG300装甲型适合作为前排抗伤,雷利亚特则针对中型舰船输出稳定,且后期仍可发挥作用。工程船优先选择中型以上型号,确保资源采集效率。开局阶段需将60%资源投入工程船建造,剩余资源用于主力舰船生产线升级。
金属工厂和晶体工厂在升本过程中必须同步升级,避免资源链断裂。前哨站建设是中期关键节点,需提前储备至少30万金属和60个动员令。中型工程船生产线应在4本时用动员令秒建,快速替换小型工程船以提升采集效率。小行星带资源点需提前侦察并标记,为搬家做好准备。
舰船加点策略需根据定位差异化处理。侦察型舰船动力系统拉满,确保曲率航行速度;仓库型舰船优先强化仓储容量。战斗舰船中,刺水母和红宝石等护航艇优先点策略技能与暴击属性,驱逐舰则侧重冷却缩减和基础攻击。ST59等平民战巡需强化能量抗性,主炮结构改造收益高于导弹系统。
主力舰队应配置40%装甲型前排,30%多功能中排,30%高攻后排。输出舰队需保证航速高于4500,便于实施包夹战术。奶船选择卫士或苔原型,虽治疗能力削弱但仍可降低战损。避免过度依赖高成本战巡,合理搭配驱护舰才能应对复杂战场。
驱护队作为平民主力,在开荒、攻城和盟战中均不可替代。建议将70%技术值投入驱逐舰科技树,剩余点数分配给护卫舰生存能力。资源合成工厂争夺阶段,隐身雷舰队配合驱护编组能有效压制敌方采矿单位。
舰船强度并非唯一决定因素,地形利用和舰队调度同样重要。高能辐射区可规避小船骚扰,稀疏区能限制大船行动。每周保留20%资源用于应急维修,确保舰队持续作战能力。最终目标是建立包含侦察、采矿、攻坚等多功能舰队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