阵容选择的核心在于理解各兵种的特性与互补关系。步兵作为基础单位,承担前线防御与建筑占领职责,其高编制数量适合消耗战但防御较弱,需配合装甲单位保护。轻型坦克和反坦克炮构成前期主力,前者负责吸引火力,后者针对敌方装甲目标。重型坦克与火炮则是后期关键,重型坦克提供坚实防线,火炮负责远程压制,两者结合能形成攻守兼备的体系。火箭炮作为特殊兵种,专精于对抗车辆单位,但需注意其脆弱的防御特性。
前期推荐426配置:4队轻型坦克、2队反坦克炮、6队步兵,兼顾开荒与资源点占领。中期过渡需加入榴弹炮和攻城炮,前者用于压制集群敌人,后者针对建筑拆除。后期成型阵容应以重型坦克为核心,搭配自行火炮和防空单位,同时保留1-2队步兵执行占领任务。空军方面,轰炸机与战斗机组合可有效支援地面部队,但需确保制空权与资源供给平衡。
战术层面需注重阵型布置与仇恨管理。重型坦克不宜前置,应让步兵或轻型单位承受初期伤害;火炮必须置于后排安全位置,并通过侦察单位提供视野。攻城战中,坦克需吸引炮塔火力,为攻城炮创造输出环境,撤退距离建议保持120单位以避免仇恨失控。防御战则需依托地形,将炮兵部署在森林中获取攻击加成,同时用路障和碉堡延缓敌军推进速度。
资源分配与科技研发直接影响阵容强度。优先升级主城、兵工厂和陆军基地,确保高阶兵种解锁。科技树应专注核心单位,如潘兴重型坦克、M40自行火炮等,避免分散资源。策略卡选择以伤兵恢复、攻击强化和城防削弱为主,救死扶伤与攻城武器组合能显著提升持续作战能力。注意保持资源产量与部队消耗的平衡,高产农场和铁矿是维持军备的基础。
对抗机械化部队时,增加火箭炮比例;面对空军压制则强化防空塔与战斗机编制。侦察单位始终不可忽视,其视野优势能提前预判敌方动向。持久战需储备更多步兵与资源,速攻战术则依赖重型坦克与火炮的爆发输出。所有阵容调整必须建立在资源可支撑的前提下,盲目扩军会导致发展失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