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难以攻破的核心原因在于防御机制与兵种克制的深度绑定。建筑通常配备高额防御值和自动反击的炮塔系统,尤其高级主城和资源点的防御建筑会等级提升获得额外减伤效果。单纯依靠步兵或轻型坦克强攻不仅效率低下,还会导致部队严重损耗,必须优先使用攻城类兵种(如M40自行火炮、T95坦克歼击车)或针对性策略才能有效突破。攻城单位的射程和破甲属性是拆毁建筑的关键,例如榴弹炮的120射程可避免进入炮塔反击范围,而火箭炮的AOE伤害能快速清理建筑群。
部队编组和阵型部署直接影响攻坚效率。前排需要重型坦克(如M26潘兴)吸引炮塔火力,中排部署反坦克单位应对守军部队,后排必须保留至少两营攻城炮持续输出。若阵型中攻城单位过于靠前,会被炮塔优先锁定并迅速歼灭;反之若缺乏前排掩护,攻城部队的部署时间差会导致输出中断。侦察机开图后需手动调整部队站位,确保攻城炮始终处于敌方炮塔射程边缘(100-120距离),通过撤退-重新进攻循环可最大限度减少战损。
策略卡牌的合理搭配能显著降低建筑攻坚难度。攻城武器提升20%建筑伤害,偷袭阵地削弱敌方防御40%,两者叠加可实现高效拆迁。若敌方炮塔密集,需提前使用干扰射击降低其命中率,或通过空投补给维持前线部队续航。注意避免在策略点不足时发起总攻,否则部队可能因士气崩溃或弹药耗尽而溃败。部分史诗级策略如炮火支援可对建筑造成百分比伤害,但需谨慎选择释放时机。
钢铁和橡胶产量需优先保障,用于生产攻城单位及维修战损装备。商业区的资源运输功能可集中多个城市的物资供给前线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攻城中断。占领高级橡胶厂和油井能稳定获取后期必需的稀有资源,但需提前用侦察车探明守军配置,避免盲目进攻高等级叛军城市。若资源紧张,可放弃部分支线任务,集中完成主线获取钢和橡胶奖励。
军团城市可生产高级军备(如喀秋莎火箭炮),通过军需部分配给成员使用。多人联合进攻时,建议分批次触发炮塔仇恨机制:首轮由主力军团吸引火力,二轮派遣携带闪电战策略的机动部队快速拆毁关键建筑。防御类策略保卫祖国可临时强化己方建筑耐久,为攻城争取时间,但需提前协调释放顺序以避免策略点浪费。